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0日说,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
当日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医疗物资紧缺,很多国家向中国寻求帮助,请介绍一下中国都提供了怎样的帮助?
赵立坚表示,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继续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据赵立坚介绍,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等在内的物资援助。中国还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已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
赵立坚说,有些国家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提出了商业采购协助的请求,中方向相关国家推荐了出口商,中国商务部还公布了监管部门认证的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名录,为合规物资的清关提供了便利。
他说,截至4月8日,已经有5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4个国际组织与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还有71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洽谈。此外,还有其他的国外采购商与中国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合作。
赵立坚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从3月1日到4月4日,中国出口主要防疫物资102亿元,主要包括口罩约38.6亿只,防护服3752万件,红外测温仪241万件,呼吸机1.6万台,新冠病毒检测试剂284万盒,护目镜841万副。
“中方将继续同各国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他说。
国家发改委今天透露,由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牵头制定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近日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我国民用卫生口罩领域标准的空白,改变了市场无标可依、无标可查的现状。
据介绍,标准在指标项及指标值(主要包括材料及佩戴安全性、必要的阻隔功能,并且特别关注佩戴舒适性)设置上既可以满足抗疫情中防护需要也便于疫情过后做卫生口罩使用。
13项标准指标为口罩性能保驾护航。该标准口罩分为成人口罩和儿童口罩,规格按照大中小三类区分,可有效阻隔飞沫、花粉、微生物等颗粒物传播,细菌过滤效率不低于95%,颗粒物过滤效率不低于90%,不仅适合复工、复学佩戴,也满足疫情后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个人防护的要求。
关于佩戴和材料要求,明确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尖端和锐利边缘,原材料不应使用再生料,口罩与皮肤直接接触材料不得染色等,明确规定了环氧乙烷残留量、耐干摩擦色牢度、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微生物指标、阻燃性能等指标;突出口罩佩戴舒适性。
同时,标准对儿童口罩在安全性、舒适性、使用材料及口罩设计方面都有单独要求,如:儿童口罩宜采用耳挂式口罩带,不应有可拆卸小部件,口罩带不应有自由端;配有鼻夹的儿童口罩,其鼻夹应采用可塑性材质;儿童口罩所用材料满足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中关于婴幼儿产品要求;提出了阻燃要求;鼓励个性化设计等。
据获悉,除了已发布的《民用卫生口罩》团体标准,中产协受委托正在起草《儿童防护口罩技术规范》国标。